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主要症狀:有發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狀。
易感人群: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可引起反複感染發病。
預防措施:接種流感疫苗已被國際醫學界公認是防範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變異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類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在流感季節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内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凡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接觸後90%以上均會發病,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病人的眼結膜、鼻、口、咽等處的分泌物(如眼淚、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狀:麻疹的潛伏期為10-11天,開始時症狀像感冒,但同時出現眼紅、眼皮發腫、流淚、怕光、打噴嚏、咳嗽等更嚴重的症狀。第4天起從耳朵後面開始出現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後疹退,脫屑。其他症狀也逐漸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見于嬰幼兒,但近年來由于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病年齡有後移趨勢。
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是預防麻疹的關鍵。做好保健工作,按時接種麻疹疫苗,室内空氣流通,流行季節少到公共場所,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風疹的患兒,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帶有病毒,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一年四季均可傳染得病,以冬春季為多。風疹病毒還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本病,可導緻胎兒畸形。
主要症狀:以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症、全身散布紅色斑丘疹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若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風疹可能導緻胎兒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發于1-5歲兒童,育齡婦女;成人偶見感染。
預防措施:風疹的預防與麻疹、水痘等出疹性傳染病不同,其對象不僅僅是兒童,同時還應當包括育齡婦女。預防風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種風疹疫苗。在春季風疹高發期,盡量少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如商場、影院等地,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孕婦尤要當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兒。保持室内開窗通風,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講究個人衛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于兒童。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症狀: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狀。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并發症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多見于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後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接種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大多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感染。
主要症狀:最初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病人無明顯症狀,随後病人突然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頭痛、嘔吐反複發作,早期皮膚上可見出血點或淤斑, 1-2日内發展為腦膜炎,高熱持續不退,頭痛劇烈,頻繁的嘔吐,伴有驚厥,甚至出現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兒童發病率高。
預防措施:免疫接種是預防流腦的主要措施,接種對象為1-15周歲兒童。
人感染高緻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緻病性禽流感是由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損害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傳播途徑:禽流感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洩物及屍體的血液,器官組織、飲水和環境以及衣物、種蛋等傳播,造成環境污染,亦可經過消化道和皮膚傷口而感染。
主要症狀:人禽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1-7天,出現早期症狀與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發熱、流涕、咽痛、咳嗽等,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結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齡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來說12歲以下兒童發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與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觸人員為高危人群。
預防措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接觸禽類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搞好廚房衛生,不生食禽肉和内髒,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後要徹底洗手。